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1月15日发布《“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并推出“中国人民大学能源投资政治风险指数”(以下简称“人大能源指数”)。
报告指出,政治风险已成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能源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报告在国内外投资指数的研究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了能源资源和环境气候两大因素,对涉及6个维度的39个指标进行指数设计,在国内首次提出针对能源海外投资政治风险评估的人大能源指数,并以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进行度量。
报告认为,能源投资低政治风险国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阿联酋。较低投资风险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波兰等22个国家。中等投资风险国家包括伊朗、土耳其、印度等28个国家。较高投资风险国家包括叙利亚、黎巴嫩等8个国家。高风险投资国家为尼泊尔、阿富汗和巴勒斯坦。
评估结果认为,能源投资高政治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南亚和西亚、北非,该地区政治风险维度评分低,主因是战乱频繁、恐怖主义横行、政府管治能力低下等;中东南欧有些国家也存在一定投资风险;东南亚和独联体其他国家投资风险总体不高;蒙古国和俄罗斯投资风险也处于较为稳定状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能源资源,存在多种能源合作模式,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这一地区投资呈扩大趋势。报告指出,我国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认识当地存在的政治风险,做好事前评估,利用情景分析准备多种预案,以确保投资安全。此外,气候因素对这一地区能源合作影响正逐渐上升。我国企业也应密切关注投资对象国的相关气候和环境政策,重视由此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并利用政策变化衍生的契机选择适宜投资策略。
人大能源指数是国内首个针对海外能源投资政治风险进行专业性评估的指数,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决策提供了相关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