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记者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召开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首批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阿里暗夜保护区和那曲暗夜公园已在6月份落户西藏。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仰望星空,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但近百年来,由于过度使用照明而导致光污染蔓延,全球2/3的城市已经看不到银河和主要的星座,人与生物圈的夜间环境受到侵蚀,天文科学观测受到干扰,人类共同的星空资源正在失却。近年来,这种状况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截至2016年6 月,国际暗夜保护协会(IDA)已创建和认证国际暗夜保护地方 66个:其中暗夜自然区2个,暗夜保护区11个,暗夜公园36个,暗夜社区14个,暗夜友好发展地区3个。
作为国际暗夜协会(IDA)在中国的合作机构,中国绿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星空会)与国际暗夜协会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据中国星空会负责人王晓华介绍,中国星空会旨在倡导通过控制和治理光污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符合标准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减少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干扰,推进以星空保护、星空教育、星空旅游和星空创意为基本内涵的星空文化产业,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夜间环境,关爱“美丽中国”的美丽星空。
王晓华向本刊表示,空气质量也是建立暗夜星空保护地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保障优良的空气质量。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家规定,中国星空会正在制定《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项目标准与工作指南》。根据这份文件,设立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需要具备4个条件:星空质量达标;组织机构和管理办法建全;景区户外照明达标;开展相应的保护活动。与此同时,将鼓励和协助相关单位结合自然生态区、科学观测区和旅游休闲区,从实际出发创建暗夜保护区、暗夜公园、暗夜主题公园和暗夜社区等不同类型的暗夜保护地。对于达到标准的,将予以正式认证和公布;对符合条件的,将协助向国际暗夜协会提交认证申请。
今年6月初,中国绿发会与中国星空会前往阿里、那曲等地,就落实国内首批中华暗夜保护地试点项目以及星空资源保护开展工作。目前,首批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阿里暗夜保护区和那曲暗夜公园已落户西藏高原。
(孙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