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莉萍;谢耕;陈敏;陈劲帆;李白雪;赖明敏;
以重庆市多家平板玻璃为例,分析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碳排放环节及排放水平。在分析平板玻璃工业碳排放特征及碳减排要求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平板玻璃工业减碳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提出了平板玻璃工业减碳路径。
2025年03期 v.47;No.27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 赵红梅;赵勇;蒋厦;杨康年;周玉杰;
本文以西南地区某光伏园区为例,应用HYDRUS-1D软件开展包气带防污性能定量评价,通过在包气带土壤剖面上设置N1(20 cm)、N2(100 cm)、N3(200 cm)、N4(500 cm)、N5(777 cm)5个观测点,分析事故工况下废水渗漏引起的污染物下渗迁移过程,统计不同深度、不同时间特征污染物浓度削减情况。研究发现,受包气带土壤层吸附、降解作用影响,到地下水面观测点时,污染物最高浓度已较源强浓度削减高达99%。
2025年03期 v.47;No.27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 蒋明华;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稳定运行不仅是确保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的基石,更是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上海市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事故风险理论,构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环境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矩阵。依托该矩阵,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运营阶段环境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估与分析研究。评估结果表明,处置利用类经营单位对于安全环境风险的管理水平相对焚烧类和电子拆解类经营单位有待提高,填埋及收集类经营单位风险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建议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要从准入与管理机制、降低安全风险、强化培训与规范建设等方面入手,增强相关风险的防控意识和优化管理机制。相关研究的结果对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与监管实践具有显著的指导价值。
2025年03期 v.47;No.276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 黄昌前;朱康文;张晟;黄豪;陶光彪;
本研究基于綦江区水环境特征,通过划分水环境管控分区(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结合环境容量测算与未来污染排放预测,提出差异化管理策略。结果显示:一般管控区COD和氨氮总容量分别为9 416 t/a和696 t/a,采用虚拟排口法保守核算,预留10%环境余量。未来新增污染排放中,工业源负荷增速显著,2035年COD和氨氮新增量较2025年增长81%和92%,集中于綦江中游段工业区;生活源负荷增速平缓(+9%),但北渡区域贡献超70%。至2035年,总排放量(COD 3 238.53 t/a,氨氮414.15 t/a)未超环境容量上限,但工业源高增速及热点区域污染集中需优先管控。
2025年03期 v.47;No.276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 张方辉;朱康文;杨春华;郑莉;马榆杰;周浪;
本研究基于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类核算体系,采用水量平衡法、影子工程法及替代成本法等方法,系统核算了2021年重庆市武隆区GEP,重点解决洪水调蓄与水源涵养功能的重叠核算问题。结果显示:(1)武隆区2021年GEP总值达2 393.14亿元,单位面积GEP强度为0.828亿元/km~2,人均GEP达58.82万元。调节服务占据主导地位(83.4%),凸显区域作为长江上游山地生态屏障的核心功能。(2)林地与耕地是GEP主要载体,分别贡献73.95%和17.28%的总价值,其水源涵养、碳固定及农林产品供给功能构成生态经济基底。(3)GEP空间分异显著,仙女山、白马山等自然生态密集区GEP占比最高(如仙女山街道279.77亿元),而建设用地扩张导致中心城区生态价值较低,反映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博弈关系。(4)物质产品供给以水电(26.30亿元)和耕地作物(63.28亿元)为主,文化服务则依托生态旅游实现49.11亿元价值转化。
2025年03期 v.47;No.276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