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

访问量:446985

特别关注

  • 2019—2024年我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张嘉妮;周逸安;徐慧莹;乔飞扬;陈妤晴;王馥楠;邹心怡;黄皓旻;范丽雅;叶代启;

    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人为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VOCs治理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通过对现有污染源分类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排放因子进行更新和本土化,建立了2019—2024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9—2024年,我国工业源VOCs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排放量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2024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1 444.59万t,较“十三五”末的2020年下降3.8%。工业涂装、油品储运、有机溶剂储运、石油炼制、天然气传输、印刷、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和焦炭生产行业,共约占2023年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的70.9%,是需重点关注的排放源。在空间分布上,2023年,华东地区排放量最大,占全国工业源VOCs的39.4%;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是全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排位前4的省份,共约占全国的37.4%。

    2025年05期 v.47;No.27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 2013—2020年我国大气污染的演变特征及健康效应

    袁雪晴;王体健;王婷婷;曲奕川;杨好;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本研究基于2013—2020年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系统评估了我国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益。结果表明:(1)2013—2020年,除O_3以外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显著下降,PM_(10)和PM_(2.5)的全国人口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46.80%和47.95%;(2)华北平原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降幅最大,健康风险改善最为明显;(3)政策实施期间,PM_(10)、PM_(2.5)、NO_2和SO_2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显著减少,基于国家一级标准,其中全因死亡率分别下降71.89%、62.24%、93.02%和99.59%,心血管疾病超额死亡率分别降低了66.19%、54.61%、91.43%和99.51%,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率分别降低了79.56%、72.95%、94.86%和99.71%。本研究为评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进一步完善环境健康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5期 v.47;No.278 11-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基于气象与地理条件的我国本土臭氧污染特征与标准体系优化研究

    高锐;陈醇;毕方;任艳芹;李云凤;

    臭氧(O_3)作为光化学反应的关键产物,其生成受太阳辐射、气温、云量等环境条件显著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O_3形成的光热、水汽和地理地形条件,揭示了不同区域O_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理气象因素的复杂关系;剖析了我国现行O_3标准评价体系在实施中存在的适用性有待优化、人体健康与农业影响评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统筹人为排放和天然排放的综合管控、全面评估O_3对农业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差异化制订并动态调整O_3标准等建议。

    2025年05期 v.47;No.278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 湄洲湾石化区规划情景下大气PM2.5和O3浓度影响研究

    杜晓惠;张众志;唐伟;钟雪芬;陈益明;李洋;于扬;孟凡;

    本研究运用气象—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系统(WRF-CMAQ),对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现状、规划近期及规划远期情景下的大气环境进行模拟,评估不同减排情境对PM_(2.5)和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规划近期、远期情景使湄洲湾及周边区域O_3和PM_(2.5)浓度上升。石化基地规划近期、远期情景对莆田市PM_(2.5)平均增量为0.47~1.30μg/m~3,对泉州市为0.41~0.97μg/m~3;对莆田市O_3日最大8 h平均增量为2.22~14.43μg/m~3,对泉州市为2.16~5.40μg/m~3。远期情景下O_3和PM_(2.5)浓度增幅显著高于近期。

    2025年05期 v.47;No.27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复杂地形下改进CALPUFF模型大气环境风险预测应用

    王丹丹;王超;欧阳振宇;刘勤亚;吴成志;

    本研究通过回顾复杂地形条件下大气环境风险预测模型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典型气象场构建和源强等效处理方面对有较成熟应用基础的CALPUFF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符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要求的可考虑复杂地形的大气环境风险预测模型。采用改进的CALPUFF模型对我国西南地区某典型丘陵地区项目的环境风险案例进行了预测实验,并与CHARM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CALPUFF模型可以反映风险物质在周边地形中的扩散规律,模拟结果与CHARM模型结果基本接近并略有保守,可为复杂地形下大气环境风险预测提供方法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278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实践交流

  • “无废城市”从建设到建成:趋势、挑战和对策

    郑凯方;温宗国;

    自2019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以来,“无废城市”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多部门协作格局初步形成,固体废物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效益凸显。当前“无废城市”建设呈现出空间跨域协同、绿色产业联动、智慧技术深度应用的新趋势;然而也面临数据可靠性低、监管能力和监管机制不足、跨域协作框架缺位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等制度性挑战,无法满足“无废城市”新发展趋势的需求。为推动“无废城市”从建设迈向建成,亟须构建与其适配的固体废物治理制度。最后,本文从数据治理、监管协同、跨域协作、标准支撑4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5期 v.47;No.278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法典化视角下新污染物治理法律规范的定位与完善

    周旭;

    新污染物治理区别于常规环境污染物治理,在法典化背景下,应更加关注对应规范的定位与优化。本文梳理了新污染物治理的概念特征及现行规范依据,深入分析了新污染物治理的规范层级与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新污染物治理的规范依据效力位阶偏低,相关治理要求散布于不同领域法律规范中,导致出现规范冲突与规范空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法典中新污染物相关规范的细化入手,提出以下完善建议:在总则编中应充实生态环境治理的正确价值观与方法论;在污染防治编全面吸纳并系统规定新污染物治理的具体安排;在其他分编中完善与新污染物治理相关的保障性规则,以充分发挥法典在提升环境质量方面的优势。

    2025年05期 v.47;No.278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排污许可制度下雨水自行监测的实践困境与对策

    丁玲艳;梁楠;羊小飞;陈心意;

    雨水自行监测属于排污许可管理范畴,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排污许可证概况和雨水排放自行监测的具体要求,并基于对江苏省无锡市700余家排污单位的排查结果,深入分析了排污单位雨水自行监测中存在的管理要求不统一、监测频次要求各异、监测前提条件模糊、影响雨水监测结果的因素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推动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南的有机统一、出台雨水监测管理细则、制定行业雨水排放标准、实施重点行业雨水排放在线监测、鼓励企业进行雨水回用等建议对策,以期为排污单位精准高效落实雨水自行监测要求、管理部门有序实施证后监管提供具有实操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2025年05期 v.47;No.278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县域“双评价”理论实践——以沿河县为例

    温珍灵;骆林;

    “双评价”是实现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本文以沿河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评价”技术指南,结合沿河县资源禀赋特质,因地制宜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石漠化、水资源、气候资源、环境资源、自然灾害、水域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重要性和适宜性基础上开展承载规模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保护重要性极重要区存在南北部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农业生产适宜性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城镇建设适宜区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地表起伏度较低的南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农业生产承载力最大规模约为1 234.87 km~2,城镇建设承载力最大规模约为751.35 km~2。

    2025年05期 v.47;No.27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环境科技

  • 双碳背景下重庆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驱动机制研究

    李恩华;翟崇治;吴莉萍;赖明敏;陈敏;李白雪;谢耕;王靖东;

    本文以重庆市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2000至2022年重庆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及脱钩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脱钩现象,能源结构优化、运输强度降低和技术创新是实现脱钩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5年05期 v.47;No.278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 复合吸附剂辅助单柱GC-MS分离CO2/乙烯并测定空气中117种VOCs

    雷晓斌;朱青;张永祯;邹利林;

    本研究针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中CO_2对乙烯峰的干扰难题,以及传统多柱分离技术依赖-100℃低温冷阱、设备复杂(需中心切割模块和多检测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吸附剂的选择性预浓缩与单柱GC-MS联用技术。通过优化吸附剂组分配比及冷阱温度(-10℃),实现了目标VOCs的高效富集(吸附率>95%)与CO_2的低吸附(残留量<1.0%),结合单柱程序升温(-45℃→250℃)完成CO_2与乙烯的基线分离(保留时间差>0.5 min)及117种VOCs同步检测。实验结果表明:117种VOCs在0.50~20 nmol/mol范围内线性优异(R~2=0.990 0~0.999 7,RSD=1.54%~19.56%),方法精密度(RSD=2.3%~8.0%)、加标回收率(72%~123%)均符合环境监测标准,检出限低至0.030~0.100 nmol/mol。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的低温限制和设备复杂度,为痕量VOCs检测提供了低成本、高稳定性的解决方案,可直接适配现有预浓缩-GC/MS系统,支撑“十四五”VOCs减排的精准监测需求。

    2025年05期 v.47;No.278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以綦江老瀛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向秋洁;马榆杰;张方辉;陶光彪;雷波;杨春华;周泓杨;黄昌前;

    本文选取重庆典型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綦江老瀛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以定量结合定性的方式系统分析其生态环境变化和状况情况,并根据生态破坏情况、突发环境事件、案例通报等判定其最终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等级。结果表明:綦江老瀛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评估得分为72.95,等级为“变好”;生态环境状况评分为72.83,等级为“Ⅱ”级;2018—2022年,綦江老瀛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最终评估结果为“良”。

    2025年05期 v.47;No.278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 生态破坏行为致农田生态系统损害因果关系鉴定实证分析

    周欢;孙欣;付永川;李子未;

    随着社会对农田生态系统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的关注日益增加,因果关系鉴定作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受损农田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某居民小组诉某矿业公司侵权责任纠纷的农田生态系统损害司法鉴定为例,深入分析了生态破坏行为致农田生态系统损害的因果关系鉴定实务,从生态破坏行为认定、损害调查确认、生态破坏行为与损害后果相关性和排他性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因果关系判定中的难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类似案件的司法鉴定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v.47;No.278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简讯

    <正>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为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两个主要目标: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2025年05期 v.47;No.27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坚持科学治理 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正>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空气质量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最直接、最普惠的指标。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质量浓度降至29.3μg∕m~3,同比下降2.7%;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至0.9%, 3项约束性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5年05期 v.47;No.278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 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对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科学文献的评论性综述(下)

    Alan Bond;Dirk Cilliers;Francois Retief;Reece Alberts;Claudine Roos;Jurie Moolman;吴成志;马煊怡;

    关于人工智能(AI)在环境影响评价(EIA)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包括在研究中的作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AI大型语言模型(LLM)聊天机器人有可能提高EIA研究的效率,但其输出结果可能引发担忧。本文研究了使用LLM聊天机器人对聚焦于AI在EIA中应用的文献进行评论性综述时可能节省的时间。通过结合使用Chat GPT和Elicit,对与AI在EIA中应用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评析,识别出12个关键问题,并在3天半内实现从初步构思到完成本文。本文制定了一项协议,以帮助研究人员验证通过Elicit(或其他机器学习工具)提供的证据,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新成果。通过3位同行评审员的评论,能够更客观地反思LLM聊天机器人输出的可信度、时间节省的合理性及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应用LLM聊天机器人所需的研究。

    2025年05期 v.47;No.278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

    <正>编制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建设项目发生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重大变动时,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评文件经批准后方可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尚未制定重大变动清单,缺少具有行业特点的判定依据。

    2025年05期 v.47;No.278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 欢迎订阅《环境影响评价》杂志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启事

    <正>《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重庆环境科学》,于2013年9月改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本涵盖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科技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研究、环评管理及政策解读、环评专业技术探讨,以及环境科技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杂志作者群主要为一线著名环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杂志内容充分反映了相关专家学者在环评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环评领域专业群体的声音,对于环评从业人员以及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人员具有很高的学习借鉴价值。

    2025年05期 v.47;No.278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